《荣格自传:回忆·梦·思考》第四部分:与弗洛伊德的故事

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关系在精神分析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,对心理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,两人由密友变成敌人,中间还夹杂了学术、感情等各种因素,是一段佳话,也是巨大的遗憾。荣格在其自传中拿出一章来记述两人间不为人所知的秘密,从荣格的角度详细讲述了由相知到反目的过程。

荣格一度被弗洛伊德视为自己的儿子,接班人。但荣格却坚决反对弗洛伊德把自己放在科学和真理之上的做法,理念的不同最终导致两人分道扬镳。决裂后,荣格在职业生涯和心理方面都陷入空前的困境,经过多年的思考和挣扎,借助中国的“道家”智慧,荣格走出一条自性之路,重新屹立在心理学山巅,成为一代伟人。

两人1909年访美的照片中间是霍尔

这一部分是本书的第五章《西格蒙德·弗洛伊德》,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荣格是怎么讲述的。

一、相见恨晚的知己

荣格自己回忆,他是在1900年读了弗洛伊德的《梦的解析》,他接触到弗洛伊德的书籍应该更早。在大学时代一章,刚考入巴塞尔大学那年(1895年),提到他父亲为摆脱精神困境,开始读弗洛伊德的书,那个时候荣格已经接触到了,只是没有系统阅读。

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显然让让荣格产生了极大的兴趣,有种相逢恨晚的感觉,但是在受压抑的内容方面,开始就有分歧,一个说是性,另一个认为是其他因素,比如社会性适应问题、生活中的悲惨事件的压迫感等等。

当时的弗洛伊德在学术界并不受欢迎,荣格思想与弗洛伊德的相似性,让他被认为是弗洛伊德的支持者。1907年,两人在维也纳见面,一谈就是十三个小时。

弗洛伊德

二、理论认识的鸿沟

两人虽然志同道合,但是仍然存在根本性的差异,弗洛伊德有泛性论的问题,一切从性的角度解释,**“X欲”对他来说已经成为神秘之物。他把X欲理论做成一种教条,一种不准批驳就加以相信的东西,其设立的目的只是为了一劳永逸地压制各种怀疑。**这就是插进双方友谊心脏里的东西,荣格绝对不会接受一种宗教教条式的理论。作为其理论的卫道者,弗洛伊德也绝不会改变自己的立场,没有丝毫妥协的空间可言。

1910年在维也纳的再次谈话,证明了荣格对弗洛伊德的看法。弗洛伊德抱有一种僵化的、神圣教条,而荣格认为任何理论都有其局限性,今天的真理,明天就有可能变成谬误,昨天的虚假推论,可能是明天的启示物。

1909年荣格去维也纳拜访弗洛伊德,想听听他对未卜先知和一般性灵学的看法。弗洛伊德对荣格提出的系列问题进行了诘难,认为是胡说八道,还用浅薄式的实证主义方式诘难。谈话中,书架突然发出砰的一声响,荣格随后说:“教授先生,为了证明我的看法,我现在预言,过一会儿还有另一声砰的响声!”话音刚落,又传来一声响亮的声音。当时的弗洛伊德吃惊得目瞪口呆。

在荣格附录里,有一封弗洛伊德写给荣格的信,信中说道,当时的弗洛伊德的确大吃一惊,也准备相信荣格的理论。但是,随后书房里由出现的响声,让弗洛伊德认为,荣格是蒙对了,而不是什么神秘的灵异现象。

三、布莱梅之行及两次晕倒

1909年,对两人的关系是有决定意义的。他们同时被邀请到克拉克大学做讲座。两人决定同往,在布莱梅会合,同行的还有弗伦兹。在布莱梅,弗洛伊德第一次晕倒。荣格认为这是与他关注“泥煤沼尸体”事件有关系,弗洛伊德说,关于尸体的交谈,有荣格盼他早日死掉的成分。

1912年,在慕尼黑心理分析大会期间,弗洛伊德的第二次晕倒。会上,有人把话题转到阿曼诺菲斯四世(依克纳顿)方面,有了关于他是否仇恨父亲的讨论。弗洛伊德软绵绵地从椅子上滑落下来。两次晕倒的共同原因显然是子杀父的幻觉造成的。

布莱梅之行持续了七个星期,两人每天都聚在一起,相互析梦。有一个件实事,对两人的关系产生了严重的打击。弗洛伊德做了一个不适合公开的梦,荣格提出,如果有更多的生活细节,可以做出更多的解释。弗洛伊德古怪地瞧了荣格一眼,说道:“我可不想拿我的权威来冒险!”。在荣格看来,此时的弗洛伊德把自己的权威置于真理之上,已经完全失去了权威性。两人关系的结束已经显而易见了。

弗洛伊德对于荣格的一些梦,显然是无能为力的,它们含有集体潜意识的内容,带有大量象征性的材料。文中荣格描述了一个集体潜意识内容的梦。

梦中,荣格处于一个两层楼的屋子里,它是“我的家”。二楼装饰奢华,家具精致、古画珍贵;下到一楼,一切的东西显得古老,中世纪的陈设,红砖铺就的地板;地下室,更古老,可以追溯到罗马时代;地下室再往下,还有个石洞,石洞地面盖着厚厚的灰尘,灰土中散布着些骨头和陶片,找到了两个快要碎裂成片的头盖骨。然后,梦醒了。(P137)

对于弗洛伊德的解释,荣格显然不满意,处于各种考量,他假装认同了这种解释。荣格自己认为,这个屋子是一种精神的象征,大厅代表的是意识,地板代表的是潜意识的第一层,地洞代表人的原始精神,是集体潜意识。

在对待梦的看法上,两人存在本质上的差异。弗洛伊德认为梦是隐藏的,扭曲的。荣格认为梦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,它不骗人,而是尽最大努力表达某种东西。

四、友谊的决裂

在写作《潜意识心理学》一书时,荣格做了将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的梦。一个是奥地利海关官员的梦,另一个是十字军骑士的梦。

两人决裂的标志性事件是《里比多的变化与象征》一书的出版,荣格在书中写道:接近写完“献祭”这一章时,我便知道,这本书的出版问世必将使我失去与弗洛伊德的友谊。

查一下时间列表,荣格与弗洛伊德在公众层面的分裂始于1912年底,1913年开始了学术和组织层面的对抗和冲突,双方的拥护者相互攻击。虽然两人竭力避免理论分歧影响共同事业,但是局面已经脱离掌控。1913年的慕尼黑国际精神分析学代表大会上,暗潮涌动,荣格虽然再次当选国际精神分析学会主席,但是两人共同建立的精神分析大厦已经分崩离析,不复从前。

决裂后,荣格的朋友和熟人相继离开他,这本书也被宣布为一派胡言,他本人被定性为神秘主义者。

中间的女人是:萨宾娜·施皮尔赖因

两人决裂的根本原因是理念的不同,图片的中的女人——萨宾娜·施皮尔赖因也是一个诱因。她是荣格的病人,曾患歇斯底里症,荣格在诊治她时与她发生了微妙的情感,成为荣格的情人。萨宾娜自身在精神病学方面颇有天赋,研究成果出众。荣格因担心自己和患者的关系影响前途,便试图与萨宾娜和平分手。而当萨宾娜在一篇论文提出“死本能”概念时,恰好荣格和弗洛伊德都无比需要这个概念来解决“X欲为什么会受到普遍压抑”这一问题,荣格想与萨宾娜一道完成论文,遂与其重燃爱火。但萨宾娜最终拜入弗洛伊德门下。由此导致弗洛伊德与荣格生出嫌隙。荣格并未在书中提及此事,这件事却是真实的历史故事。

本章最后部分,荣格对弗洛伊德有个简短的评价。弗洛伊德最大的成就大概包括他把精神病人加以严肃的对待,并深入他们怪癖的个别的心理之中。他有勇气让病人说话,而这样做时他便得以深入病人的真实心理之中。(P145)